打入22根钢钉 弯了28年后他终于变直了

01

这是个特殊的病人。

远远看去,他“没有”上半身。

近看才发现,原来他的上半身和下半身“折叠”了在一起。

他的脸几乎紧贴大腿。

走路看不见正前方。

只能由人牵着或者拄着拐杖,靠眼睛斜视目测,才能前进。

他叫李华。46岁,来自湖南。

28年前,李华18岁。

长相帅气,性格开朗。

正值青春年少。

但是不幸之神突然降落到他身上。

一天,他发现自己的颈椎无法正常弯曲。

27岁,他的颈部开始折叠。

29岁,已经无法抬头。

33岁,身体折叠到90度。

35岁,身体彻底折叠到180度。

脸部离大腿,仅仅1.8厘米。

如今46岁的他,身体蜷缩在一起。

身高不到90厘米......

图来源:环球网

这种病,叫“折叠”病。

医学上叫强直性脊柱炎。

02

因为身体弯曲。

他不能抬头。

邻居过来玩,他只能听他们说话。

他不能躺下睡觉。

只能保持弯曲的姿势,靠着枕头,然后沉沉睡去。

他不能洗脸。

毛巾擦到额头处,就再也塞不进。

他不能正常刷牙。

靠着吸管把水吸入嘴里。

然后吐出来。如此反复2、3次。

他不能正常吃饭。

只通过嘴巴和大腿那仅隔的1.8厘米,把食物艰难地塞进嘴里。

一天吃两顿。

每顿饭要吃近40分钟。

长时间的畸形,导致李华:

牙齿溃烂。

皮肤感染。

眼睛因为长时间斜视导致不对称。

更重要的是,他的心肺长时间受到压迫,随时会有生命危险。

这样的日子,他过了11年。

从他18岁开始犯病,到现在。

母亲唐董陈背着他奔波于各大医院。

攒了一点钱,就去。

得知哪家医院有希望治,就赶紧去。

这个家因为给李华治病,早已变得一贫如洗。

但即便倾尽全力,也依然得到残酷的回复。

“抱歉,你们这个病我们治不了。”

从43岁到71岁。

从青丝到白发。

一次次的绝望,都没让董唐陈放弃。

她唯一害怕的,就是自己老了。

如果自己先走一步,就没人照顾儿子。

抱着这个信念。

董唐陈一边照顾着儿子的饮食起居。

一边打听医术高超的医院。

看着母亲日夜为自己操劳。

李华心里非常难受。

只有坚强地活下去,才是对母亲,对自己最大的慰藉。

03

命运之神还是眷顾了李华。

他们听说深圳大学总医院可以治疗这个病。

2019年6月,他们慕名来到深圳。

当李华出现在医生面前时,他们都惊呆了。

这么严重的折叠人还是第一次见。

李华关节全身弯曲。

除了手臂,其他部位都是僵直的状态。

就连把他送进扫描仪,都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。

给他做CT扫描的医生都感叹:

“这样的人究竟是怎么生存下来的?”

夜晚,会议室里灯火通明。

医生们商量着手术方案。

最后决定,手术分四次。

第一次,打通李华的髋关节。

使李华能打开大腿的距离,能趴在手术台上。

第二次,截断李华的胸腰椎。

让李华可以挺起身板。

第三次,给李华换上人工髋关节。

能让他正常走路。

第四次,需要截断李华的第七节颈椎骨。

能让李华抬起头。

每次手术,于医生,于李华,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战。

尤其是第四次手术。

如果有一丝闪失,李华将面临终身瘫痪。

但病房里的李华不想等了。

“不做手术也是死路一条。还不如做了,也许还有一线生机。”

11年。

整整11年。

李华没有一天抬头看见过天空。

所以,哪怕只有1%的机会,李华也不愿意放弃。

入院后,李华除了吃饭,睡觉,上厕所。

就是不停地锻炼自己的呼吸功能和肌体力量。

他努力着,挣扎着。

不惜全力要抓住这1%的机会。

04

手术前夜,李华用口琴吹起了《世上只有妈妈好》。

断断续续的琴声,是李华对母亲表达的感激之情。

母亲似乎也听懂了。

坐在一旁暗自擦泪。

明天,将是一场生死之战。

李华,决定用他的生命决定豪赌一次。

第一次手术定在2019年8月15日。

这一天,李华的大哥也来了。

“李华,加油。”

这是李华进手术室前,妈妈对他的鼓励。

而李华的大哥,则投来关切的目光。

这个常年在外打工的男人,不善言辞。

也许在他心里,默默祈祷就是最好的鼓励。

李华被推进了手术室。

好在,第一次手术顺利完成。

昏迷中的李华被医生喊醒。

“李华,醒醒,腿还疼不疼?”

“不疼......”

虚弱的李华应了一声后,就被推出了病房。

看着儿子终于能抬起头。

妈妈笑了。

可是李华却极其痛苦。

他无法说话,更不能动弹。

这样的状态根本不能趴在手术台。

也无法进行第二次的腰胸椎的截骨手术。

计划赶不上变化。

陶医生当机立断,改变手术顺序!

把原先安排在第四次的手术提前到第二次。

这项手术,目的在于拉直李华的整个颈椎。

为他能“趴在手术台上”创造条件。

但风险也是最高的。

如果截断第7颈椎时,伤及到颈椎神经或者切到血管。

李华轻则瘫痪。

重则大出血而死。

手术就是一场和时间赛跑的比赛。

必须快狠准,才能为病人争取最大的胜利。

麻醉。

监测血压。

吸氧。

手术室里,医生们齐心协力。配合有度。

只是没想到,手术在进行一半时,李华的脑供血指数越来越低。

情况危急!

一直蹲在李华身旁的医生赶紧调节指数。

好在,一切有惊无险。

李华的脑供血指数恢复正常。

最后,医生在李华的颈椎成功打入22颗钉子。

李华折叠的胸腔终于可以打开了!

看着儿子挺直了胸膛,坐在床上。

妈妈流出了泪。

她拿着毛巾,一边给李华擦着身体。

一边说:“你要听医生的,医生怎么说,你就怎么做......”

李华默默地握着妈妈的手,似乎应允着。

11年后,李华终于抬起了头,挺起了胸。

看清周围的一切。

更看清了妈妈沧桑的脸颊......

05

几个月后。

第三次手术进行。

这次手术难度最高。

李华的胸腔和大腿虽然打开一定幅度,但依然是“V”字型。

无法很好地趴在床上。

于是,护士们给他做了很多“垫子”。

此时的李华还躺在牵引床上。

他的颈椎打满钢钉。

身上插满管子。

髋节骨断裂。

医生需要把他从牵引床抬到手术台上。

如果在抬的过程中,伤及到李华的其中一项。

对于李华来说,都是致命的。

小心小心再小心。

医生们犹如捧着一个易碎品,轻轻把李华抬放到手术台。

在李华的身下,垫着许多用手套做的垫子。

最终,李华的身体以“一座山”的形状固定在手术台。

当所有人以为可以松一口气时,

护士却发现李华的右侧小腿出现了血栓。

又黑又紫。

为了防止血栓游走到肺部,必须马上手术。

1个小时,2个小时......

9个半小时后,第三次手术顺利完成!

李华终于可以躺平了。

这一刻,他等了24年。

可李华仿佛不知道,一直喃喃道:

“我要躺下,我要躺下......”

24年的蜷缩,李华早已忘记平躺的感受。

当他真正平躺在床上时,李华却以为自己还是蜷缩的状态......

似真非真,如梦如幻。

李华就在这样“不切实际”的感觉中沉沉睡去。

一个月后,李华做了第四次手术。

髋关节置换。

手术一切顺利。

李华,也终于用双脚站立起来。

看着眼前“重生”般的儿子,

妈妈唐董陈流出了开心的泪水。

06

2020年6月13日,李华回到湖南老家。

他终于可以正常刷牙。

正常洗脸了。

然而,最重要的一件事,就是回到老房子去看一看。

老房子里承载着他年少时的快乐时光。

房子的一角,还贴着一张明星海报。

曾经的青葱岁月已不在。

老房子也因为常年无人居住,变得破破烂烂。

“如果自己不生病的话,早就把这个房子建好了。”

李华懊悔地说。

在做手术前,曾有人问李华:

“如果你的病治好了,你会去做什么?”

李华说:“赚钱还债,然后造一栋房子。”

不能为家人出一份力,一直是李华的遗憾。

而妈妈唐董陈说:“娶个老婆,生个小孩就可以了。”

说这话时,妈妈是笑着的。

在妈妈心里,儿子健康幸福才是最重要的。

院子里,李华再次用口琴吹起了《世上只有妈妈好》。

妈妈洗着衣服,看着儿子。

幸福地笑了。

“前半生,您为我含辛茹苦。

后半生,请允许我陪您安享晚年。”

风雨已过,往后余生,只有安宁。

李华说:感恩所有人,感恩一切。

他用口琴,一遍遍吹响乐章。旋律起伏,万般感谢,尽在不言中。

人间美好,因为有爱。

着手成春,因为在人间。

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,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
分享新闻到
微信朋友圈
扫描后点
右上角分享

0 Comments

Leave a Comment

Ad

Related Posts: